2月28日,新县红旗社区的一处电动车充电棚前,居民张阿姨正在给电动车充电。“自从建了充电棚,充电比原来方便多了。”张阿姨说。
以前,红旗社区没有便民充电棚。为了解决群众生活难题,包联单位新县人大机关立即对现场进行勘查,与社区干部、小区楼栋长一起商讨解决办法。最终,县人大机关协调新县发投公司,在社区安装了一处长20米、宽2米的电动车充电棚,满足了群众充电需求。
“最近还会有招聘会吗?我想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。”“哪里有月嫂培训,我好几个姐妹都想去学学。”……2月26日晚,在新集镇解放社区,一场听民声、聚民智、聚民力的“民声夜话”活动正在进行。 这场“夜话”的参与者是“社区治理共同体”驻区单位联合社区干部、网格员以及群众代表、楼栋长、党员中心户。他们围在一起话家常、谈治理,邻里纠纷、就业培训、法律援助、留守儿童课后托管等成为他们讨论的热门话题。
“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当即解决,不能解决的由驻区单位和我们社区协商办理,在一周内反馈意见,做到事事有回应、件件有着落。”解放社区党总支书记黄艳萍说。
针对城市人口增多、社情民意繁杂、居民诉求多元、社区本级资源力量不足等问题,新县将县城区划分为18个治理片区,每个片区由1名县处级干部分包联系,1个县直单位牵头统筹,4-10个县直机关单位划片负责,打造了以“领导干部分片负责、机关单位统筹联动、党员干部报到服务、社会力量深度参与”为内容的“社区治理共同体”。
不仅如此,新县按照每格300-500户标准,将城区划分134个基础网格,并细分为1936个应急网格,组织县直部门3260名党员干部到所联系的社区报到,兼任网格员。同时,每栋楼明确1-2名楼栋长和党员中心户,推动“基础网格+应急网格”融合互补,形成了“社区—基础网格—应急网格—楼栋—党员中心户”五级联动体系。
新县还创新推行以“微服务+专业化服务+特色化服务”为内容的“一微两化”服务模式,发挥县直机关专业化职能作用、各类组织特色化资源优势,精准对接社区群众需求,开展家庭医生签约、健康体检、法律援助等“专业化服务”1200场次,举办“周末课堂”、“夕阳红”集体婚纱拍摄等特色化服务1600多次(件)。
“聚焦居民反映集中的高频共性难点问题,我们建立‘接、派、办、评’全流程闭环管理工作模式,致力于用‘微服务’满足群众‘微心愿’,用专业化、特色化服务对接群众‘个性化’需求,实现群众有诉求、组织有回应、服务有保障。”新县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阮明说。
接下来,新县还将继续深化“社区治理共同体”建设,引导各类社会组织、新就业群体进驻社区阵地,推动党建共建、资源共享、平台共用,努力建成一批“美好社区”典范,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