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杂志社主办的《党建研究内参》2024年第9期刊发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谷昌豪署名文章《切实履行政治素质考察首要之责》,全文如下:

切实履行政治素质考察首要之责

谷昌豪

       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,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,是选人用人必须把好的首要之关、定性之关。组织部门作为选贤任能的重要职能部门,必须扛稳首要之责,探索有效途径,推动政治素质考察具体起来、鲜明起来、落得下来,确保选出来的干部政治上站得稳、靠得住、能放心。

       一、明晰考察内容,变抽象模糊为清晰可感

       精准的考察标准是衡量干部政治素质高低的基本标尺。政治素质相对抽象,要按照简单、易懂、好操作的原则,设置可对照、可感知、可界定、可评价的量化指标,防止上下一般粗、左右一个样,为把好政治关提供刚性依据。

       细化正面清单亮高线。聚焦坚定拥护“两个确立”、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核心要求,区分政治忠诚、政治定力、政治担当、政治能力、政治自律等方面,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、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、优化营商环境等中心工作,科学设置评价指标,变“隐性特征”为“显性条款”,“按图索骥”画出干部政治素质“标准像”。

       列出负面清单划红线。围绕政治意识不牢、政治信仰不坚、政治责任不强、政治能力不足、政治行为不端等方面,细化政治素质评议负面清单,把执行中央决策部署变形走样、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力、妄议党中央大政方针、散布传播政治谣言、人事档案涂改造假、重大事项不请示报告、统计数据弄虚作假、巡视巡察整改不力等问题纳入负面政治表现情形,区分“没有”、“有反映”、“很明显”3种情况,让干部政治表现的底线更清晰。

       设置差异指标分界线。横向上避免“一锅煮”,区分不同领域,对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干部,注重考察政治站位、政绩观是否端正、有无搞“形象工程”和“政绩工程”等;对国企干部,注重考察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、是否注重防范经营投资风险、有无逃避社会责任等。纵向上杜绝“一刀切”,区分不同层级,对党政正职设置知人善任、统揽全局、民主作风等指标,对班子成员设置当好参谋助手、主动担难扛事等指标,对基层一线干部设置攻坚克难、群众观念等指标,让干部能够直观地“对号入座”,避免“一把尺子量到底”。

       二、创新考察方式,变传统单一为立体多元

       干部的政治素质具有其隐蔽性和潜在性,仅靠任前考察难以全面掌握真实情况,考准考实殊为不易。要创新工作路径、拓宽了解维度、完善方式方法,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。

       察在平常,融入日常。结合年度考核、干部考察、换届考察、专题调研等工作,广泛采取列席会议、培训跟班、现场观摩等方式,多角度、多层面、多渠道挖掘考察对象重要信息和“活情况”。特别是要把谈心谈话作为重要方式,不简单限定谈话对象、范围、时间、形式,广泛听取“管他的”、“他管的”、“熟悉他的”干部群众意见,注意捕捉话里有话的“弦外之音”、欲言又止的“潜台词”,发现有具体问题线索的必须进一步核实求证,不能一听了之、轻易放过。

       聚焦一线,实地辨别。将经济发展、项目建设、基层治理、信访维稳等作为考察干部政治素质的“主战场”,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、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等关键时刻,组建专项考察组,采取“四不两直”方式一线走访、一线问效、一线研判,着重看干部面对风险挑战敢不敢挺身而出,面对歪风邪气能不能坚决抵制,面对进退留转有没有讨价还价,在关键时、关键事、关键处了解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政治担当,做到见人见事、见思想见情怀。

       拓宽半径,延伸触角。把时间维度拉长、空间尺度放大,注重了解干部社交圈、生活圈、朋友圈,不仅看“八小时以内”的成绩奖杯,更要看“八小时以外”的群众口碑;不仅看其在公开场合讲什么,还要看其私下交流谈什么。深入干部所在的社区网格、小区物业、街坊邻里,在街谈巷议和乡语口碑中了解其家庭是否和谐、作风是否检点、言论是否得当,确保政治素质考察更有广度、更加深入。

       三、加强综合研判,变模棱两可为精准“画像”

       加强综合分析研判,是准确评价干部政治素质的关键一环。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筛查、综合复查,抽丝剥茧、去伪存真,据此对干部政治素质精准“画像”,防止简单化、表面化、程序化。

       注重多方联动。强化信息互通、资源共享,畅通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、巡视巡察、政法、审计、环保、统计、信访等部门的信息沟通渠道,全面收集、掌握、分析干部政治表现。健全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,对干部是否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、落实“一岗双责”等情况进行多方“会诊”,逐人作出定性结论。充分发挥巡视巡察“政治体检”功能,定期听取巡视巡察组意见,将巡视巡察作为了解干部政治表现、评价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渠道。

       开展定期评估。摒弃不动干部不考察、不换届不考察的惯性思维,定期对收集的各类孤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,将干部的政治表现放在个人成长历史中、同级干部群体中、同一工作领域中对比分析。尤其要抓住干部重要行为特征,以事察人、依事鉴人,做到既看现在,又看过去;既看日常,又看应急;既看怎么说,又看怎么做;既看过程,又看结果;既看显绩,又看潜绩;既看工作,又看生活;既看顺境,又看逆境;既看组织评价,又看群众口碑。同时,将研判结果及时记入干部政治素质档案,确保平时有数、用时有据。

       推进数字赋能。运用信息化手段,集成干部遵纪守法、年度考核、个人有关事项报告、审计报告、个人信用评价等多类信息,建立政治素质考察结果数据库,实行“一人一档”、归口集中、专人管理。充分发挥电子档案实时更新、动态管理、生动直观的优势,全方位、立体式掌握干部的政治素质考察结果,用大数据画好干部个人像。同时,建立研判预警系统,对问题较多、线索明显的干部及时“亮灯”提醒。

       四、强化结果运用,变一考了之为双向激励

       开展政治素质考察,“考”是基础,“用”是关键。要抓好结果运用的拓展,从正反两个方向发力,把考察结果广泛运用于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,充分发挥其过滤把关、导向引领作用。

       将考察结果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。把政治素质考察贯穿干部选用始终,动议提名时,对不符合政治标准的不启动选拔程序;调研推荐时,必听人选的政治表现情况;深入考察时,对政治表现专项测评得票偏低的干部进行认真调查甄别;讨论决定时,对政治素质好的干部,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重用、晋升职级、评先评优;对政治表现存在具体线索或疑点没有调查清楚、无结论性意见的,一律暂缓研究,对政治不合格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。

       将考察结果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参考。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与政治素质考察联动机制,对政治素质偏弱、处在“亚健康”的干部,分类施策、因人施策,充分发挥各级党校、干部学院主阵地作用,有针对性加强教育培训,用好党内政治生活“大熔炉”,提升政治判断力、政治领悟力、政治执行力。同时,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到吃劲岗位、艰苦地区、复杂环境和重大斗争一线、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政治考验和政治历练。

       将考察结果作为监督管理的重要抓手。坚持事前预防,探索建立政治素质考察结果风险点清单,对干部政治素质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,提前介入,时刻绷紧弦;坚持事中提醒,对干部政治素质方面表现出的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,综合运用提醒谈话、专项函询、诫勉谈话等手段,及时“咬耳扯袖”,指出存在问题,限期矫正行为;坚持事后惩处,对考察中发现政治上存在问题的干部,果断采取岗位调整、免职降职等方式进行组织处理,情节严重的移交执纪执法部门严肃处理。

豫ICP备16009050号

干部监督电话:12380 干部监督email:xygbjyk@163.com

Copyright © 中共信阳市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

运维:信阳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