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,全市第一书记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舍小家、为大家,在最艰苦的基层一线挥洒汗水,取得了突出成绩。为了真实记录全市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、心系群众、真抓实干的感人事迹,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开展了“我眼中的第一书记”征文活动,现将优秀作品分期推送,以飨读者。今天推出第十六篇《有困难 找吴书记》。

  有困难 找吴书记

  “吴书记呢?”李建军急冲冲闯进来。

  “他昨晚有急事回信阳了,怎么了?“

  “借条怎么写?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我俩诧异地看着他。

  “吴书记今早给我转两万块钱,我要给他写个借条。”

    噢,吴书记还是把钱借给了他。

  事情是这样的,李建军是村里的一个年轻农户,吴书记一直开导鼓励他创业,去年底他扩建了十亩虾塘,今春到了投放虾苗的时候,他却没钱买虾苗。他到处借钱,亲朋好友都没敢借,因为种养殖风险太大,大家都知道这个钱借出去容易收回来难。吴书记驻村扶贫两年来,村里流行一句话“有困难找吴书记”,于是李建军就找吴书记借钱。我们慎重提醒他,平常接济困难农民三百两百就算了,两万块可不是小数,况且我们是外地人,驻村扶贫工作又是有期限的,这钱借出去基本上是“打水漂”。吴书记喃喃地说:“我怎能不知道啊!借这个钱很可能有去无回,但是不借呢,他的虾塘就荒废了,创业梦就破碎了。村里年轻人不多,他们是村里发展产业的希望,紧要关头帮一把就可能圆他的梦,他的产业发展起来了还能带动周边的贫困户脱贫啊。”他给爱人打电话商讨借钱一事,电话那头答复很干脆——不行。晚饭后,他突然说有急事要回去。一整天都好好的,怎么突然就有了急事,原来是回家讨借钱去了。

  村民们家家都有说不完困难、厘不清的麻烦,去年入村扶贫以来,基本上天天都有村民找吴书记求助。贫困户马文福哥哥务工返乡想养殖黑斑蛙,需要办特种养殖证,吴书记开着车拉着他一趟一趟往区里跑、部门挨着一家一家问、表格一个一个填,及时为他办理了相关证照,随后他又面临资金短缺的窘境,吴书记又接着为他跑来三万块产业扶持资金,如今十亩黑斑蛙已长大,吴书记又开始为他跑销路;贫困户方德兵黄牛养殖场环保不达标面临关停,他第一时间找到了吴书记,吴书记一边向畜牧局申报环保设施立项,一边召开村支两委会议,把十五万集体经济资金投入方德兵养殖场,帮他渡过难关,如今他的黄牛养殖规模达到五十头左右,同时他利用技术和设施帮助村内养牛专业户稳定生产,带动六户贫困户养牛稳定脱贫;农户杨永民大儿子初中辍学在家务农,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,他一趟趟去劝说老杨把儿子送技校学技术,帮助他分析利弊,老杨说两个孩子同时上学负担不起,他就跑学校帮助其小儿子申报困难家庭助学补助,带着其大儿子到信阳技工学院入学并申请了困难助学补贴,看着两个孩子都能安安心心上学,老杨热泪盈眶…………

  不管是贫困户还是一般农户、不管是能力范围内的还是力所不能及的,他都会竭尽全力去一件一件地认认真真地去做,为此,他车子的轮胎“退休”了四条,他乌黑的头发染满了“雪花”,他消瘦的身板更加的“苗条”……

  关心他的人善意提醒他说,农民的锁事太多永远都干不完,不仅累坏了身子,还会因为一件事没达到目的而埋怨你。他说,农民们办一件事很难,对我来说就是跑跑腿、求求人,但是为他们办好一件事就可能帮助他们脱贫、就可能找到一条致富路、就可能改变一些人的人生轨迹,为什么不去做呢!

  他——周楼村驻村第一书记吴励强,忠实地践行着驻村第一书记为民办事的职责,“有困难找吴书记”这句话已深入村民内心。

豫ICP备16009050号

干部监督电话:12380 干部监督email:xygbjyk@163.com

Copyright © 中共信阳市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

运维:信阳日报